按照卫星拍摄的最新影像显示,2025年6月8日,朝鲜国产5000吨级驱逐舰的二号舰,已经悄然驶入了罗津造船厂的船坞,准备展开一场重要的维修工作。然而,时间紧迫,距离六月结束仅剩下二十多天,这艘受损严重的舰艇,能否按时完成修缮、重新下水,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对于朝鲜海军而言,这艘驱逐舰的修复不仅是需求,更是责任和使命。修复周期的长短,须从现实状况出发,进行合理推断。今天,便让我们细细探讨这个话题。
首先,不妨回溯事件的起因。自2024年以来,在俄罗斯的积极协助下,朝鲜海军开始尝试建造国产5000吨级驱逐舰。2025年4月26日,首舰“崔贤号”顺利于罗津造船厂下水,标志着朝鲜舰艇制造迈出重要一步。紧接着,二号舰于2025年5月21日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清津造船厂完成下水。然而,不幸的是,这艘二号舰不久便遭遇严重倾覆事故,舰体大面积泡水,损害不小。
随后的两周内,朝鲜海军调动各种力量,穷尽方法,最终于6月5日成功将倾覆的驱逐舰扶正下水。由于清津造船厂缺乏适合维修的船坞,舰艇被拖往设施完善的罗津造船厂,开始更系统的维修和检查。从最新卫星图像中可以确认,6月8日这艘驱逐舰已正式进入罗津的船坞,维修工作即将展开。
通过卫星照片,虽然无法完全揭示内部细节,但外观损伤可见一斑。首先,舰首部分明显受损,结构有所破裂。其次,舰艇的上层建筑——尤其是桅杆部分——受损惨重,很多构件残缺不全。目前仍有两个关键问题待确认:一是长时间泡水后,舰内设备系统受损程度如何;二是倾覆是否导致舰体框架和龙骨发生扭曲甚至断裂。进入船坞后,预计将展开全面检测和评估,之后方可确定维修方案和下水时间。
展开剩余63%至于这艘朝鲜驱逐舰的修复时限,主要取决于损伤严重程度。若仅是表面凹陷和擦伤,修复相对简单;但若龙骨扭曲或断裂,再加上设备因泡水损坏,修复难度和耗时将成倍增加。眼下,修复计划尚未明朗,需静待详细评估结果。接下来,我们还需了解朝鲜国产驱逐舰的数量与任务定位。
鉴于朝鲜有限的经济实力,绝大部分国防预算投入陆军建设,人数约百余万,海军得到的资源相对匮乏。且朝鲜海军并无远洋作战需求。综合推测,朝鲜的5000吨级驱逐舰数量不会超过四艘,实际可能仅有二至四艘。大规模舰队建设耗资巨大,朝鲜难以长期维持如此高强度投入。根据现有信息,朝鲜海军划分为东海舰队和西海舰队,各配备一至两艘此类驱逐舰,满足其战略需求即可。
那么,这类驱逐舰究竟肩负哪些任务?从实际作战角度来看,朝鲜5000吨级驱逐舰不会与韩国海军展开大规模海战,毕竟双方实力差距显著。这类舰艇主要担当移动防空阵地的角色,保护舰队其他舰只、潜艇及陆地目标,提供海上防空支持。在这个方面,其功能与我国二十一世纪初期的051C型驱逐舰颇为相似。
另外,朝鲜驱逐舰的尾部装配了大直径垂直发射单元,推测可发射对地巡航导弹,成为朝鲜海军海上对陆攻击的重要平台。在作战部署时,朝鲜驱逐舰编队通常会向西航行,部署于黄海水域,以确保自身安全。这一区域恰处邻国海空力量的保护范围内,确保舰队在友军掩护下展开行动,战略意义重大。
从整体看,朝鲜海军规模不大,陆军依然是其绝对核心力量,配备百万余人的地面兵力。空军则由米格29、米格23等战机提供空中掩护。直到2010年代,海军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,但进入2020年代后,朝鲜海军发展迅速,引进了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及5000吨级驱逐舰。整体水平与我国2000年左右的海军状况颇为接近。
当然,朝鲜驱逐舰的发展离不开俄罗斯技术支持,舰载雷达、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极可能采用俄罗斯技术。在舰艇设计、垂直发射单元等方面也获得了外援帮助,保证舰艇具备一定现代化能力。至于二号舰的修复进展,甚至三号舰的建造计划,仍然存在诸多变数,有待未来观察。
朝鲜陆军的坦克部队、海军力量的扩充,皆是其国防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环。关于朝鲜武装力量的发展故事,尚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细节,笔者将继续在后续文章中为读者详述。
发布于:天津市蜀商证券-配资网站-配资点评网-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