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改写后正文】
9月19日,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向菲外长拉扎罗辞行时,意味深长地说出希望中菲关系早日重回正轨的临别赠言。这句看似平常的外交辞令,恰逢黄岩岛局势紧张之际,字里行间透露出特殊的分量。
就在大使辞行前三天,南海再起波澜。菲律宾方面派出十余艘公务船强行闯入黄岩岛海域,遭到中国海警依法驱离。这场看似突发的海上对峙,实则是菲方精心策划的碰瓷行动。早在9月初中国宣布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,菲方就无端指责中国侵犯主权。中方严正声明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后,菲方仍执意挑衅,其公务船打着执行公务的幌子实施侵权行径。
展开剩余75%观察人士注意到,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的侵权行动呈现三增态势:频次增加、规模扩大、手段激进。据中国南海研究院统计,过去三年相关侵权事件年均增长率超过30%。相比之下,中国海警已建立起常态化巡航机制,通过巡航 护渔 维权三位一体模式,实现对黄岩岛海域的全天候管控。
菲律宾选择此时挑起事端,背后暗藏政治算计。马科斯政府正面临国内通胀加剧、失业率攀升的政治压力,急需制造外部威胁转移矛盾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近期加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,不仅扩大与菲联合军演规模,还频繁派军舰进行所谓自由航行,为菲方冒险行为撑腰。
黄溪连大使的离任时机与表态耐人寻味。这位2019年赴任的外交官,亲历了杜特尔特时期的对华蜜月期,也见证了马科斯政府摇摆不定的对华政策。他在南海局势升温之际留下重回正轨的寄语,既是对现状的隐忧,也是对未来的警示。
外交惯例显示,大使更迭往往传递政策信号。中方通过这种外交语言明确表态:中国珍视中菲关系,但绝不会对侵权行为坐视不理。若菲方执迷不悟,中方可能采取延迟派遣大使、降低外交层级等反制措施。2021年中国对立陶宛的制裁就是前车之鉴——当时因涉台问题,中方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实施经济反制,导致立陶宛对华贸易额暴跌40%。
当前菲律宾的处境更为微妙。除在黄岩岛、仁爱礁等地频繁挑衅外,马科斯政府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也触及中方底线。但菲律宾经济对中国依赖度极高: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,占其香蕉、镍矿等主要出口商品40%以上市场份额。若中菲关系恶化,菲律宾将面临比立陶宛更严重的经济后果。
南海风云变幻之际,黄溪连大使的告别犹如一面镜子,照见中菲关系的十字路口。是重回对话正轨,还是滑向对抗深渊,选择权掌握在马科斯政府手中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,任何挑衅都将付出相应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蜀商证券-配资网站-配资点评网-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