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潮而上,小城天门如何上演生育奇迹
近年来,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,已跌至1.01的警戒线,与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韩国相差无几,更遑论港澳台地区。就在全国上下为“少子化”忧心忡忡之际,湖北省天门市却如同一股清流,逆势而上,今年前八个月新生儿数量同比增长17%,较去年同期多出1050名。更有预测显示,到2025年初,当地的生育数量或将再创新高。
政策之花,绽放生育热情
展开剩余85%天门何以能实现生育率的“绝地反击”?答案就藏在当地政府的切实举措之中。以三孩宝妈张佩的经历为例,她怀孕二胎时,本已喜出望外,而天门市更是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生育扶持政策——一次性发放24万元购房补贴,并按月提供1800元的育儿津贴,涵盖了奶粉、尿布等基本开销。张佩坦言,政府的慷慨让她始料未及。这条信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直呼“天门在哪”,甚至开玩笑说要“搬去天门生二胎”。
大手笔投入,为生育“保驾护航”
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天门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。尽管该市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相对落后,2023年GDP仅为786亿元,人均收入也仅七万余元,财政收入更是不足42亿元,但政府却在短短三年内斥巨资3亿元用于生育补贴。这并非简单的“豪赌”,而是政府以“真金白银”吸引人口、提振生育的决心展现。
细致入微的补贴体系,全方位覆盖育龄家庭
天门的生育政策细致而周全,覆盖了家庭生育的各个环节。
生育奖励金: 二胎家庭在孕期即可获得2300元分娩基金,孩子出生后,连续三年每月可获得800元育儿补贴,总计28000元。三胎家庭更是直接享受36000元的生育奖励。
产假与津贴: 非单位职工在产假期间,每月可额外获得400元津贴,让带娃更加从容。
医疗辅助: 对于生育困难的家庭,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试管婴儿可获得1万元的直接补贴。唐氏筛查免费,基因筛查也能节省1000元,确保了生育的“数量”与“质量”并重。
更长的产假,更优的职场环境
孕妇的福利同样得到了大幅提升:一胎享受6个月产假,二胎增至7个月,三胎更是长达8个月。在产假期间,非单位职工每月可获得600元的生活津贴,加上育儿补贴,让新手父母能够安心照顾新生儿。重返职场后,二胎、三胎的妈妈在职称评定上享有优先权,评审流程更快,年限要求更短,极大地缓解了职场妈妈的后顾之忧。
“一站式”服务,贴心到家
为了简化生育流程,天门市提供了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新生儿出生后,即可当场办理出生证明、户口登记和医保参保。为避免奔波,银行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办理银行卡,并将生育补贴直接发放到位。对于三胎家庭,更推出了“五个一”暖心服务:一束鲜花、一张荣誉卡、一张购房券、全程服务以及免费的接送,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如“贴心小棉袄”般的关怀。
购房红利,助力安居乐业
购房补贴是天门政策中最具吸引力的亮点之一。天门市的房价普遍在4000多元/平方米,登记结婚即可享受6万元购房优惠;生育二胎再奖6万元,三胎更是高达12万元。对于教师、医生等特定职业群体,三孩家庭的购房补贴最高可达35万元,相当于“买房送钱”。
经济效益显著,人口回流带动发展
天门市的生育政策落地后,效应显著。最明显的变化是人口的回流。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得知家乡的生育补贴和购房优惠后,纷纷选择返乡发展。曾经以老人和孩子为主的乡村,如今多了许多年轻夫妇,他们在本地找到稳定的工作,享受着生育补贴,生活日益改善。
人口的回流直接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。2023年,天门市房地产投资开发量位居全省第一,新楼盘层出不穷,售楼处门庭若市。前来购房的大多是计划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,他们正是冲着购房补贴而来。房地产的火爆进一步带动了装修行业,订单排至半年之后,建材市场也一片繁忙。仅房地产和装修两项产业,就为当地带来了超过5亿元的收入,较往年翻了一番。
多产业联动,激活发展新引擎
房地产的繁荣也带动了医疗、教育、实体产业的全面发展。医院的妇产科和儿科门诊人满为患,相关设备和人员得到及时更新和扩充。幼儿园和小学也迎来了招生高峰,政府正积极规划新建学校。母婴店、儿童乐园等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涌现,超市的奶粉和辅食专区也随之扩大。走在天门街头,随处可见生育补贴的广告,从公交站、小区公告栏到商场屏幕,甚至连菜市场的小贩都能侃侃而谈生育政策,整个城市洋溢着积极鼓励生育的氛围。
政策成效斐然,经验值得借鉴
天门市的生育政策自2023年9月首次推出5条鼓励措施以来,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。不到一年时间,效果便显现出来,2023年前八个月的新生儿数量实现了17%的增长,扭转了生育率下降的趋势。2024年8月,《湖北日报》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,全国媒体纷纷转载,天门模式一时成为热点话题。
挑战与反思:为何其他城市难以复制?
然而,天门模式的光鲜背后,也隐藏着一个现实问题:为何其他城市难以效仿?关键在于“资金”。2024年初,中央提出化解地方债务的号召,许多城市本身就面临债务压力,融资困难重重。尽管天门市的GDP不高,但其前几年并未过度进行基建投资,财政基础相对稳健,这才能够拨出3亿元用于生育补贴。
更深层的原因在于,许多城市陷入了“少子化”的恶性循环:缺乏资金不敢出台有吸引力的补贴政策,导致无人愿意生育,新生儿减少又进一步影响劳动力供应,经济发展更加困难,从而导致更缺乏资金进行补贴。对于本就人口流失、经济基础薄弱的三四线城市而言,这种消耗是难以承受的,即使有意学习天门,也往往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
生育成本高企,如何激发生育潜力?
此事不禁引人深思:当前养育子女的成本日益攀升,教育、医疗、购房哪一项不是巨大的开销?若仅仅依靠家庭自行承担,又有多少人愿意生孩子?有人提问:如果真能补贴100万元,是否会愿意再生育?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至少说明了一个关键点:唯有让家庭切实感受到生育的“经济效益”,才能真正激发潜在的生育意愿,从而扭转人口下降的趋势。
发布于:江西省蜀商证券-配资网站-配资点评网-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