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8日下午,由宁波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、文教街道与宁波联通江北分公司共同打造的“甬小通”志愿服务品牌,在文教街道大闸社区正式启动。该品牌聚焦老年群体和新就业群体两大重点服务对象,围绕“甬伴银龄”和“闸口暖骑”两大核心项目,为社区治理注入温暖动能,开启政企协同推进社区公益服务的新篇章。
启动仪式现场(吴云彬 摄)
据了解,大闸社区居住着200余名孤寡、高龄、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,他们在生活照料、健康管理、精神慰藉及数字适应等方面的需求迫切。
为精准破解这一系列民生难题,“甬小通”志愿者团队前期与大闸社区居委会展开深入沟通,通过逐一实地走访排查,精心筛选出10户最需要帮助的特殊老人家庭,推出“一对一结对帮扶+银龄数字课堂”双重服务模式,为老人们筑起温暖守护屏障。
今年84岁的屠素莲,是“甬小通”品牌首批结对帮扶对象之一。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,独居的屠素莲不仅要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便,更因无法时常与家人见面而倍感孤独。
展开剩余72%“甬小通”志愿者杨楠在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,专门为她量身定制了“每月固定服务”计划,定期上门为老人代买生活用品、测量血压血糖,抽出固定时间陪老人读报、聊天解闷。
“甬小通”志愿者上门陪伴老人(吴云彬 摄)
针对老人们普遍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问题,“甬小通”品牌特别打造“银龄数字课堂”,围绕老人日常生活所需,开设智能手机基础操作、网络防诈骗知识、线上就医挂号流程等实用课程。
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屠素莲不仅学会了用手机视频通话,时常与远在外地的孙子“隔屏见面”,还掌握了线上挂号技能,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。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不仅常来陪我解闷,还教会我这么多新本事!”老人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,言语间满是感激。
银龄数字课堂(吴云彬 摄)
除了特殊老人群体,外卖骑手、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也被“甬小通”志愿者团队重点关注。
天境花园小区曾因电动车车速过快发生碰撞事件,业委会经商议后决定禁止电瓶车在地面骑行。但这给外卖配送带来了难题,步行送餐耗时明显增加,配送效率难以保障。
针对这一痛点,“甬小通”志愿者团队在小区主入口专门划定两片骑手专用停车区,还购置2辆接驳车设立“闸口暖骑”换乘点。骑手可在此就近停放电瓶车,换乘接驳车高效完成“最后一百米”配送。
与此同时,小区门岗处的“暖心驿站”同步启用,站内配备饮水机、休息桌椅、应急药品及手机充电设备,成为骑手们奔波途中的“临时充电站”。
“以前步行送单总担心超时,现在换接驳车快多了,累了还能去驿站歇会儿,太贴心了!”正在驿站里充电的外卖员杨加乐笑着说。
“闸口暖骑”换乘点(吴云彬 摄)
不仅如此,“甬小通”还主动邀请骑手加入社区“心理驿站”,定期组织交流座谈会,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建议。近期,根据骑手反馈,小区内已加装可视化楼栋指引系统,让找楼更轻松、配送更省时。
依托宁波联通的5G、大数据等核心技术,“甬小通”正积极构建“科技+志愿”的复合型服务模式,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,实现服务资源的智能匹配;同时借助5G技术搭建实时响应平台,使志愿者能够迅速对接居民诉求,有效打破服务的时空限制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政企携手,让‘甬小通’既充满‘甬’城温度,又彰显企业科技特色,逐步打造成为‘温度+科技’双轮驱动的社区公益特色服务品牌。”文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“甬小通”将持续以科技为纽带,推动服务从“基础便民”向“深度惠民”升级,进一步构建互助共融的社区生态,为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暖力量。(韩超男 林璟汝)
发布于:北京市蜀商证券-配资网站-配资点评网-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