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全球材料行业研究报告(英文版)
报告共计:54页
麦肯锡报告解读:2025全球材料行业图景——价值转移、供需重塑与环保挑战
麦肯锡近期发布的《2025年全球材料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4年全球材料行业虽受金属与采矿板块周期性调整影响,营收略有收缩,但整体利润保持韧性,行业格局正随能源转型、技术创新和地缘变化深度重塑。其中,价值池从传统钢铁、热煤向黄金、铜、铝转移,成为全年最显著的趋势之一,而未来十年,亚洲需求、低碳技术与自动化创新将持续主导行业走向。
行业遇周期调整:利润韧性凸显,价值池加速转移
2024年,全球材料行业总营收微降至约6.7万亿美元,主要拖累来自金属与采矿板块——该板块营收同比下降6%至3万亿美元,核心原因是钢铁、热煤和电池材料的价格回调。中国建筑业放缓导致钢铁需求疲软,叠加中国钢铁出口增加,推动钢铁价格同比下跌12%;热煤则从2022年的供应紧张中回归常态,价格下跌13%;电池材料受电动汽车(EV)渗透率不及预期影响,价格跌幅达26%,进一步拉低板块营收。
展开剩余87%不过,行业利润表现出较强韧性。2024年全球材料行业总利润维持在1.3万亿美元,其中金属与采矿板块贡献7000亿美元,关键支撑来自黄金、铜、铝的价格上涨与需求稳定。黄金价格全年上涨23%,铜和铝分别上涨8%和7%,这三类金属的利润占比持续提升,形成与钢铁、热煤利润收缩的鲜明对比,这种价值转移趋势已持续数年,并在2024年进一步强化。
资本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同样未减。尽管短期营收承压,但2015至2024年,金属与采矿板块的总 shareholder return(TSR)增长3.5倍,市值翻倍。市场结构也在变化,中国和北美企业的市值占比显著提升,欧洲企业占比降至11%;头部企业阵营中,钢铁企业占比下降,中国一家大型煤企进入前十,反映出行业价值格局的动态调整。
地缘与供需:供应链博弈加剧,亚洲成需求核心
地缘政治正深刻影响材料行业的供应链布局。2024年,多国为保障资源安全,密集出台关税、出口限制和本地化政策:非洲部分国家限制矿石出口,推动本地深加工;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出口监管调整,曾导致部分车企短期停产;美国、欧盟则通过资源开发基金和战略项目,鼓励本土材料生产。这些政策虽在短期内加剧了锑等小众金属的价格波动(如锑价因中国许可要求翻倍),但长期来看,正在推动供应链向区域化、本地化转型。
供需格局方面,2035年的需求展望整体稳健,能源转型仍是核心驱动力。报告预测,2024至2035年,超过50%的材料需求增长将来自低碳技术,不过增速较此前预期更为温和——受欧洲、美国EV销量放缓影响,锂、镍等电池材料的需求预期有所下调。值得关注的是,亚洲将持续主导需求增长,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合计贡献超45%的增量,成为全球材料需求的“压舱石”。
新需求增长点也在涌现。国防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材料消耗快速上升:预计到2030年,北约欧洲国家的国防需求将占区域铝需求的2%、钢铁需求的4%、铜需求的8%;AI驱动的数据中心扩建更将拉动铜需求——届时数据中心的铜消耗将占全球总需求的3%,同时带动稀土、锑等材料的用量增长。
供应端则呈现“集中化”与“创新补位”并存的特点。过去五年,中国企业贡献了全球近36%的新增采矿和精炼资产,重点布局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,进一步巩固了在锂、稀土等领域的供应地位。尽管全球约40%-60%的资源储备分布在当前前三供应国之外,但短期内采矿供应的地理集中度仍将维持高位。不过,技术创新正在打开新空间:直接提锂(DLE)技术已占据11%的市场份额,深海采矿的探索也在推进——太平洋克拉里昂-克利珀顿区的深海结核中,锰、铜、镍储量可观,若监管和环保问题逐步解决,可能成为未来资源补充的重要方向。
生产力与环保:自动化提效显著,绿色转型遇阻
在生产力层面,行业正走出此前的低迷期。2018年以来,全球采矿生产力年均增长1%,自动化和数字化是核心推手:2024至2025年,全球自动驾驶矿用卡车数量从约2000辆增至3800辆,增幅达84%;AI技术在矿石分选、运输优化等环节的应用,可降低车队燃油消耗10%。不过地区分化明显,拉美凭借成本控制和资本效率领先,北美因劳动力生产力下滑陷入停滞,撒哈拉以南非洲则因劳动力和资本双短缺出现下滑。
成本压力仍是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。为刺激足够供应以满足2035年需求,铜、锂等材料的价格需较2024年进一步上涨——铜价需涨19%,锂价需涨28%。部分材料的成本曲线特点加剧了这种敏感性:锂、镍的成本曲线相对平坦,少量需求波动就可能导致大量项目失去经济性,因此企业对 productivity 提升和技术创新的需求更为迫切。
环保转型则面临“意愿与现实”的差距。尽管企业对绿色材料的采购需求预计从2024年的21%升至2030年的32%,但愿意支付溢价的客户比例持续下降。以钢铁为例,2025年不愿为绿色钢铁付溢价的客户占比达51%,较2024年提升16个百分点;铝、铜领域的类似情况也较为普遍。这直接导致低碳项目推进缓慢,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低碳炼钢项目被搁置或取消,原本预计2032年实现成本持平的天然气基炼钢技术,现在要推迟到2035年。
从减排进度看,2024年全球金属与采矿行业的排放量约为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(占全球20%),预计到2035年仅下降6%,远低于《巴黎协定》的目标。电网脱碳是主要减排动力(贡献40%降幅),能源效率提升和回收材料增加分别贡献30%和20%。回收领域虽有进展——电池材料的回收量激增,锌的回收占比提升——但整体回收体系仍待完善,钢铁等材料的回收受中国建筑业放缓影响, scrap 供应不足,制约了回收贡献。
未来方向:技术与布局双轮驱动,平衡成关键
报告指出,未来材料行业的成功关键在于“平衡”——平衡增长与成本、环保与经济性、全球化与区域化。对采矿企业而言,可重点布局稀土、铜等能源转型关键材料,同时通过AI优化勘探流程(如美国某初创公司用AI发现了多块被忽视的矿脉),并推进自动化设备落地以应对劳动力短缺;金属企业可加强与下游合作,比如为数据中心、国防领域定制特种合金,同时探索“低成本能源区生产+高需求区加工”的模式,如在能源丰富地区建热压铁块(HBI) hub,再运往欧洲等钢铁消费区。
对材料采购方来说,建立长期供应协议、提升回收材料使用比例,能更好应对供应链波动;对政策制定者而言,统一绿色材料标准、加大回收基础设施投入,将有助于缓解环保转型的成本压力。
整体来看,全球材料行业正处于“调整中增长”的阶段:短期面临周期波动与成本压力,但长期来看,能源转型、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仍是不可逆转的主线。如何在变革中找到增长与可持续的平衡点,将成为所有行业参与者的核心课题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54页
中小未来圈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蜀商证券-配资网站-配资点评网-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